P2P加速器怎么加速?
P2P加速器怎么加速?
P2P加速器用法:
1.第一次使用;会有一个快速入门,选择开始系统设定:
2.点选智慧检测网路环境、智慧选择网络卡控制;然后确定:
3.这时候会有一个优先顺序跳出来;选择否:
4.扫描网路;看同时区域网中有多少机器连线:
5.扫描完毕,启动控制:
6.编辑控制规则:
7.编辑、新建都可以;选择宽频控制;更改下载频宽和上传频宽:
8.选中一个主机右击,可以选择控制所有主机或者控制选中主机。
p2p加速器怎么用
基本没用,除非你长时间挂机上传东西多了,分享率高了还快点
p2p加速器怎么样
好是好, 自己家可以尽情用,但是在单位最好别用,要不然人家骂死你。 资源全被你抢光了。
迅雷p2p加速器怎么开启
屁屁狗软体是一款极具人性化的P2P下载软体,安装完毕后开启PPGOU客户端,
有p2p网游加速器吗?
P2P使用控制网路限速什么的,没有加速功能。2种方法:1、用P2P软体对区域网内的机器进行限速,但是有缺点,对方如果装了防范P2P的防火墙,限速没用的。2、用路由器里面的限速功能也可以限速,但是不是所有路由器都有限速功能的。
迅游加速器能反p2p吗
尊敬的使用者您好,
迅游目前不提供此功能
祝您游戏愉快
uc浏览器怎么开启p2p加速器
如果电脑板UC浏览器浏览并非使用P2P加速,但是下载元件的话是使用了迅雷的控制元件,所以也会有挂扣部分云加速及P2P加速的,手机同理,目前浏览网页使用云加速,即极速模式即可,无需额外加速即可达到加速效果。如果电脑下载判断是否迅雷下载的方法也很简单,在下载时使用的是迅雷下载,下载未完成前,会在下载目录生成*.td档案。如果是普通下载,则是会生成*.tmp的临时档案。
哪个播放器没装p2p加速器
就是那种你看起来一塌糊涂,卡得要死的那种。例如windows Media player
p2p加速是什么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路上人的交流、档案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还是point to point 点对点下载的意思,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你的硬碟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对你记忆体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德国网际网路调研机构ipoque称,P2P已经彻底统治了当今的网际网路,其中50-90%的总流量都来自P2P程式。
在P2P程式里,BitTorrent已经超过eDonkey(含eMule),占了P2P流量的50~70%,而后者根据地区不同份额为5~50%,不过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选。
另外有趣的是,虽然Skype对频宽需求并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频宽占用率最高也能达到2%。
Ellacoya Neorks在6月份公布的统计资料则显示,北美网路流量中只有37%来自P2P,HTTP依然高达46%,而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于YouTube等视讯分享网站。
虽然统计数字有差异,但ipoque和Ellacoya Neorks都认为视讯已经成为当今网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种各样的分享视讯和高清视讯占据了大量的网路频宽,ISP应当尽快部署新技术,满足网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将P2P视为洪水猛兽.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络起来,让人们通过网际网路直接互动。P2P使得网路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互动,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线到其他使用者的计算机、交换档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线到伺服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网际网路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使用者。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网际网路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网际网路整体架构的基础。网际网路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装置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网际网路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伺服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体的确采用了客户机/伺服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伺服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伺服器。但是,对于伺服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网际网路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伺服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伺服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伺服器上去。另外使用者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事实上,网路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使用者互相沟通和交换资讯、交换档案。使用者之间的资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伺服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寻这种对于大量资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 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路技术,是一种网路新技术,依赖网路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频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伺服器上。但P2P并非纯粹的点对点技术,实为解作群对群(Peer-to-Peer)。在虚拟私人网路VPN (Virtual Private Neork)中,也有P2P这个名称,它才是真正解作点对点(Point-to-Point)。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路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网际网路(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路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建立网际网路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编辑本段]横空出世——P2P 身为何物?网际网路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定的。而现在能够引起网际网路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路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网际网路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 *** 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网际网路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络了起来,让人们通过网际网路直接交流。它使得网路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网际网路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使用者,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网际网路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路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资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络统
P2P,即person to person. [编辑本段]分类依中央化程度
纯P2P:
* 节点同时作为客户端和伺服器端。
* 没有中心伺服器。
* 没有中心路由器。
* 如Gnutella。
杂P2P:
* 有一个中心伺服器储存节点的资讯并对请求这些资讯的要求做出响应。
* 节点负责释出这些资讯(因为中心伺服器并不储存档案),让中心伺服器知道它们想共享什么档案,让需要它的节点下载其可共享的资源。
* 路由终端使用地址,通过被一组索引引用来取得绝对地址。
* 如最原始的Napster。
混合P2P:
* 同时含有纯P2P和杂P2P的特点。
* 如Skype。
依网路拓扑结构
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特定规则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时,依该拓扑结构规则寻找,若存在则一定找得到。
* 如Chord、CAN。
无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无规则网状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点时,以广播方式寻找,通常会设TTL,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找得到。
* 如Gnutella。
松散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无规则网状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时,依现有资讯推测寻找,介于结构P2P和无结构P2P之间。
* 如Free。 [编辑本段]生机勃勃——窥探P2P的发展历程如果说涉及此种特点便称之为资讯科技中的P2P的诞生,那么它的历史这可就远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术的存在时间和我们曾经熟悉的USENET、FidoNet 这两种非常成功的分散式对等网路技术几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长些。翻翻资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产生于 1979 年,FidoNet建立1984年,它们都是一个分散、分布的资讯交换系统。在最初的 P2P 应用出现时,许多使用该技术的人们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然而正是这种孕育著思想的网路技术为P2P的出现搭建了摇篮。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几乎就是网际网路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在一段介绍此时P2P技术的时间表中这样写着:“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并且研制了一种可以使其使用者从别人电脑中直接下载东西的软体)
或许有人还记得,早在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式,这个程式能够搜寻音乐档案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档案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伺服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档案。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式”——它令无数散布在网际网路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路有8000万的注册使用者,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路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体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
时间表中这样记录著这一段历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岁的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肖恩?范宁开始了Napster程式的服务)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们注重开端,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同意义上的起始,也正是从这天起,P2P开始了它曲折但极富生命力的发展。
到了2000年,P2P技术的发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来记载了。直到现在使用P2P技术的软体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平常我们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软体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简单罗列一下,以飨读者。
软体名称 简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网路为基础的新型 P2P 档案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软体。通过它,Inter使用者之间可以直接建立点对点的连线。
迅雷Thunder 一款智慧下载软体——迅雷(thunder)。迅雷它拥有比目前使用者常用的下载软体快数倍的下载速度。
易载ezpeer 易载ezPeer简体中文版,免费注册使用!ezPeer 是一个革命性的P2P(点对点)档案共享软体。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介面的MP3抓歌软体!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简称,是基于中文平台专业的P2P音乐及档案传输软体。通过KuGoo,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实现国内最大的音乐搜寻查询。
APIA APIA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 P2P 网路系统,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与 Kazaa 等软体。
iMesh 能够让你设定分享档案的型别,音乐、影片或其他档案;也能够让你搜寻并且下载你想要的档案。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个非常好的档案分享软体,它让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档案。 [编辑本段]p2p-作用在网际网路网际网路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定的。而现在能够引起网际网路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路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网际网路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 *** 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网际网路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络了起来,让人们通过网际网路直接交流。它使得网路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网际网路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使用者,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网际网路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路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资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络统[1][2][3] [编辑本段]珠联璧合——P2P,BT,Use说到P2P,就不能不提BT,这个被人戏称为“变态”的词几乎在大多数人感觉中与P2P成了对等的一组概念,而它也将P2P技术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实际上BitTorrent(中文全称位元流,简称BT)原先是指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体。它不象FTP那样只有一个传送源,BT有多个传送点,当你在下载时,同时也在上传,使大家都处在同步传送的状态。应该说,BT是当今P2P最为成功的一个应用。
如果解释一下的话,BT首先在上传者端把一个档案分成了多个部分,客户端甲在伺服器随机下载了第N部分,客户端乙在伺服器随机下载了第M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去到甲的电脑上去拿甲已经下载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话可以作为BT最为形象的解释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最初听到此概念时,有人对我说,别用BT,会坏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现在看来,没有贡献怎么会有获取?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载传输的精髓。工具软体BTJoy,将这一技术以软体的形式完美起来,这个诞生仅有一年的软体已经迅速热遍了整个网路——对于BT下载的爱好者来说,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满!我的同学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用他的烧录机完成了一百来部的电视剧的储存,拿他的话来说,可以开一个小店面了!
除了BT下载,另外一种下载方式就是利用Use上的资源。有人把他理解成p2p,其实并不正确。这种下载方式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但在国外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Use上的资源大多数是英文的或者其他语言,所以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Use上的资源可以说是全球性的,而且下载速度极快,IP匿名,因此在西方国家是最受欢迎的网路下载工具。在新浪上可以下载到Use的工具,是非常好用的一款Use软体。 [编辑本段]风生水起——P2P是盗版者最好的温床?在我们尽在说P2P的好时,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来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宁和帕克共同创办的档案共享社群网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们面临的麻烦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环宇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违反版权保护法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们称Napster向网民提供MP3档案共享软体侵犯了音乐版权,要求法院关闭该公司并赔偿损失1亿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属乐队Metallica起诉 Napster,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并涉嫌诈骗。
6 月 12 日,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美国音乐出版协会(NMPA)向加利福尼亚州北地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Napster公司,请求法院禁止在社会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档案交换软体“Napster”。
7 月 11 日,参议院就围绕Napster展开的诉讼召开听证会,无果而终。一些议员敦促国会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违反了智慧财产权法;而支援Napster一方的人却认为国会不应该现在介入双方的争端,以免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国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决,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务。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庭作出决定,Napster必须终止其免费网际网路服务,并不再向音乐迷提供共享版权保护音乐的服务。
3 月 6 日,美国地区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决, 责令Napster在五个工作日内删除所有存在争议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时,争议仍然不绝于耳。国外有关于P2P技术的纠纷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种全新的极富生命力的传输方式从一诞生就和音乐,和版权联络在一起。为什么会引起音乐制作商们这么大恐慌?显然是其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挑起了他们的不安。在他们极力拦截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时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网际网路,而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全球,这显然是传统的盗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编辑本段]因P2P普及带来的安全问题1)P2P软体本身的漏洞P2P软体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编写软体的时候部分程式码或者软体的工作原理上,例如eMule由于对Web页错误地处理了畸形的请求,就可以通过此漏洞对应用程式进行攻击。Web一般传送的请求方式就是Post资料或者Get资料,攻击者基于这个原理发送一个畸形的Get请求,就可以造成eMule程式的崩溃,从而达到控制eMule主机的目的。
2)个人隐私泄露P2P软体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放的共享目录,无论你愿不愿意,使用P2P软体用于储存下载的资料夹,都会被自动共享出来以方便其他网友下载,如果你把个人档案也放在这个资料夹,自然也就被共享出来了;二是来自网路管理机构或是软体开发商的扫描和检测,无论是网路管理机构还是P2P软体开发商都希望掌握尽可能多的使用者资讯,通过对P2P软体开放埠的扫描是获取资讯的最好方法。
3)木马和病毒目前P2P软体是传播病毒和木马的一个主要途径,木马可以轻易地包含在电影和图片中,一旦你下载了这些电影和图片,电脑就会被种上木马。[4]
似乎大多数强化Windows的建议都将帮助你在NT域名或者活动目录中确保Windows的安全。如何确保P2P Windows网路的安全呢?[5]
1.必须有本地的安全策略 增强每一个个人的系统安全是重要的,因为在这种设定中没有组策略,你必须要依赖Windows本地的安全策略。你可以通过Window控制面板或者通过执行secpol.msc或者secpol.msc来访问你的本地安全策略设定。 要记住,你需要做的关键的设定包括:启用审计失败事件的记录、要求使用Ctrl Alt Del键登入、建立一个口令策略、启用一项通知试图登入的使用者的文字讯息,在使用者登入时告知使用者可接受的使用策略、以及不显示最后一个使用者的名字。
2.需要批准共享 在P2P环境中,你还需要向网路中的每一个人通报共享。如果没有这样做,要记住最低限度的规则并且设定共享许可,这样使用者能够浏览并看到允许他们看到的东西。
3.档案许可非常重要 按照共享批准的同一个原则,需要在本地的每一个系统建立档案许可,以保证只有得到授权的人才能开启、修改和删除档案。
4.加密离线档案 在P2P环境中需要Windows离线档案加密功能是普通的,特别是对于移 动使用者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你使用这种功能,确保使用这些Windows指南加密你的档案。
5.使用网路防火墙 在P2P环境中最好使用网路防火墙,最新技术的防火墙加入了IP攻击追踪,使使用者在面对黑客攻击时变为“主动出击”。追踪和锁定攻击的源头。 [编辑本段]风景这边独好——P2P在中国同样,在传统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出版商们便只有从源头上遏制了。不知道国外关于此的争闹还会继续多久,然而在中国却又是另一种风景。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和国外还有实质上的差距,这实际上使P2P技术的运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规避版权问题的困扰。按照国内我们的理解,P2P软体提供的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并不需要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负主要责任,只要适当地监督引导当然可以大胆运作。从这方面来说,国内的P2P软体厂商处境要比国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经有前人开好,又不必像国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样面临官司的压力。而我们面对现状,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你愿意挥汗如雨在天桥淘碟,还是愿意轻松惬意在家享受宽频视讯下载? 网路传输这种传播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取代传统的以磁带、光碟为载体的影视音乐发行渠道,从而成为人们获取影音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争端,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中国这样一个走进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几乎与正版没有任何区别的音像制品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的无穷魅力与优势建立一个全新的发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种发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肤之痛。或许,国内的P2P行业有可能比国外的同行更有优势率先实现成熟的商业模式。
P2P能加速下载吗?
不能,但可以限制别人的下载速度,从而提高一下你自己的下载速度
QQ音乐在离线模式的时候每首歌都有缓存,联网就没了缓存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还是point to point 点对点下载的意思,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你的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对你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德国互联网调研机构ipoque称,P2P已经彻底统治了当今的互联网,其中50-90%的总流量都来自P2P程序。
在P2P程序里,BitTorrent已经超过eDonkey(含eMule),占了P2P流量的50~70%,而后者根据地区不同份额为5~50%,不过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选。
另外有趣的是,虽然Skype对带宽需求并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带宽占用率最高也能达到2%。
Ellacoya Networks在6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北美网络流量中只有37%来自P2P,HTTP依然高达46%,而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于YouTube等视频分享网站。
虽然统计数字有差异,但ipoque和Ellacoya Networks都认为视频已经成为当今网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种各样的分享视频和高清视频占据了大量的网络带宽,ISP应当尽快部署新技术,满足网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将P2P视为洪水猛兽.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编辑本段]横空出世——P2P 身为何物?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互联网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互联网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络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信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
P2P,即person to person.
[编辑本段]分类
依中央化程度
纯P2P:
* 节点同时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 没有中心服务器。
* 没有中心路由器。
* 如Gnutella。
杂P2P:
* 有一个中心服务器保存节点的信息并对请求这些信息的要求做出响应。
* 节点负责发布这些信息(因为中心服务器并不保存文件),让中心服务器知道它们想共享什么文件,让需要它的节点下载其可共享的资源。
* 路由终端使用地址,通过被一组索引引用来取得绝对地址。
* 如最原始的Napster。
混合P2P:
* 同时含有纯P2P和杂P2P的特点。
* 如Skype。
依网路拓扑结构
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特定规则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时,依该拓扑结构规则寻找,若存在则一定找得到。
* 如Chord、CAN。
无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无规则网状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点时,以广播方式寻找,通常会设TTL,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找得到。
* 如Gnutella。
松散结构P2P:
* 点对点之间互有连结资讯,彼此形成无规则网状拓扑结构。
* 需要请求某资源时,依现有资讯推测寻找,介於结构P2P和无结构P2P之间。
* 如Freenet。
[编辑本段]生机勃勃——窥探P2P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涉及此种特点便称之为信息技术中的P2P的诞生,那么它的历史这可就远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术的存在时间和我们曾经熟悉的USENET、FidoNet 这两种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几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长些。翻翻资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产生于 1979 年,FidoNet创建1984年,它们都是一个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换系统。在最初的 P2P 应用出现时,许多使用该技术的人们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然而正是这种孕育着思想的网络技术为P2P的出现搭建了摇篮。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几乎就是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在一段介绍此时P2P技术的时间表中这样写着:“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并且研制了一种可以使其用户从别人电脑中直接下载东西的软件)
或许有人还记得,早在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
时间表中这样记录着这一段历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岁的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肖恩?范宁开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务)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们注重开端,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同意义上的起始,也正是从这天起,P2P开始了它曲折但极富生命力的发展。
到了2000年,P2P技术的发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来记载了。直到现在使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平常我们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软件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简单罗列一下,以飨读者。
软件名称 简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网络为基础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软件。通过它,Internet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迅雷Thunder 一款智能下载软件——迅雷(thunder)。迅雷它拥有比目前用户常用的下载软件快数倍的下载速度。
易载ezpeer 易载ezPeer简体中文版,免费注册使用!ezPeer 是一个革命性的P2P(点对点)文件共享软件。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MP3抓歌软件!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简称,是基于中文平台专业的P2P音乐及文件传输软件。通过KuGoo,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实现国内最大的音乐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 P2P 网络系统,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与 Kazaa 等软件。
iMesh 能够让你设定分享文件的类型,音乐、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够让你搜寻并且下载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软件,它让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编辑本段]p2p-作用在互联网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互联网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互联网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络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信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1][2][3]
[编辑本段]珠联璧合——P2P,BT,Usenet
说到P2P,就不能不提BT,这个被人戏称为“变态”的词几乎在大多数人感觉中与P2P成了对等的一组概念,而它也将P2P技术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实际上BitTorrent(中文全称比特流,简称BT)原先是指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件。它不象FTP那样只有一个发送源,BT有多个发送点,当你在下载时,同时也在上传,使大家都处在同步传送的状态。应该说,BT是当今P2P最为成功的一个应用。
如果解释一下的话,BT首先在上传者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多个部分,客户端甲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N部分,客户端乙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M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去到甲的电脑上去拿甲已经下载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话可以作为BT最为形象的解释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最初听到此概念时,有人对我说,别用BT,会坏你的硬盘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现在看来,没有贡献怎么会有获取?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载传输的精髓。工具软件BTJoy,将这一技术以软件的形式完美起来,这个诞生仅有一年的软件已经迅速热遍了整个网络——对于BT下载的爱好者来说,120G的硬盘都可以被迅速塞满!我的同学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用他的刻录机完成了一百来部的电视剧的保存,拿他的话来说,可以开一个小店面了!
除了BT下载,另外一种下载方式就是利用Usenet上的资源。有人把他理解成p2p,其实并不正确。这种下载方式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但在国外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Usenet上的资源大多数是英文的或者其他语言,所以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Usenet上的资源可以说是全球性的,而且下载速度极快,IP匿名,因此在西方国家是最受欢迎的网络下载工具。在新浪上可以下载到Usenet的工具,是非常好用的一款Usenet软件。
[编辑本段]风生水起——P2P是盗版者最好的温床?
在我们尽在说P2P的好时,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来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宁和帕克共同创办的文件共享社区网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们面临的麻烦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环宇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违反版权保护法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们称Napster向网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软件侵犯了音乐版权,要求法院关闭该公司并赔偿损失1亿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属乐队Metallica起诉 Napster,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并涉嫌诈骗。
6 月 12 日,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美国音乐出版协会(NMPA)向加利福尼亚州北地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Napster公司,请求法院禁止在社会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换软件“Napster”。
7 月 11 日,参议院就围绕Napster展开的诉讼召开听证会,无果而终。一些议员敦促国会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却认为国会不应该现在介入双方的争端,以免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国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决,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务。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庭作出决定,Napster必须终止其免费互联网服务,并不再向音乐迷提供共享版权保护音乐的服务。
3 月 6 日,美国地区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决, 责令Napster在五个工作日内删除所有存在争议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时,争议仍然不绝于耳。国外有关于P2P技术的纠纷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种全新的极富生命力的传输方式从一诞生就和音乐,和版权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引起音乐制作商们这么大恐慌?显然是其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挑起了他们的不安。在他们极力拦截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时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全球,这显然是传统的盗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编辑本段]因P2P普及带来的安全问题
1)P2P软件本身的漏洞P2P软件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编写软件的时候部分代码或者软件的工作原理上,例如eMule由于对Web页错误地处理了畸形的请求,就可以通过此漏洞对应用程序进行攻击。Web一般发送的请求方式就是Post数据或者Get数据,攻击者基于这个原理发送一个畸形的Get请求,就可以造成eMule程序的崩溃,从而达到控制eMule主机的目的。
2)个人隐私泄露P2P软件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放的共享目录,无论你愿不愿意,使用P2P软件用于保存下载的文件夹,都会被自动共享出来以方便其他网友下载,如果你把个人文件也放在这个文件夹,自然也就被共享出来了;二是来自网络管理机构或是软件开发商的扫描和检测,无论是网络管理机构还是P2P软件开发商都希望掌握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通过对P2P软件开放端口的扫描是获取信息的最好方法。
3)木马和病毒目前P2P软件是传播病毒和木马的一个主要途径,木马可以轻易地包含在电影和图片中,一旦你下载了这些电影和图片,电脑就会被种上木马。[4]
似乎大多数强化Windows的建议都将帮助你在NT域名或者活动目录中确保Windows的安全。如何确保P2P Windows网络的安全呢?[5]
1.必须有本地的安全策略 增强每一个个人的系统安全是重要的,因为在这种设置中没有组策略,你必须要依赖Windows本地的安全策略。你可以通过Window控制面板或者通过运行secpol.msc或者secpol.msc来访问你的本地安全策略设置。 要记住,你需要做的关键的设置包括:启用审计失败事件的记录、要求使用Ctrl Alt Del键登录、创建一个口令策略、启用一项通知试图登录的用户的文本消息,在用户登录时告知用户可接受的使用策略、以及不显示最后一个用户的名字。
2.需要批准共享 在P2P环境中,你还需要向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通报共享。如果没有这样做,要记住最低限度的规则并且设置共享许可,这样用户能够浏览并看到允许他们看到的东西。
3.文件许可非常重要 按照共享批准的同一个原则,需要在本地的每一个系统建立文件许可,以保证只有得到授权的人才能打开、修改和删除文件。
4.加密离线文件 在P2P环境中需要Windows离线文件加密功能是普通的,特别是对于移 动用户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你使用这种功能,确保使用这些Windows指南加密你的文件。
5.使用网络防火墙 在P2P环境中最好使用网络防火墙,最新技术的防火墙加入了IP攻击追踪,使用户在面对黑客攻击时变为“主动出击”。追踪和锁定攻击的源头。
[编辑本段]风景这边独好——P2P在中国
同样,在传统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出版商们便只有从源头上遏制了。不知道国外关于此的争闹还会继续多久,然而在中国却又是另一种风景。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和国外还有实质上的差距,这实际上使P2P技术的运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规避版权问题的困扰。按照国内我们的理解,P2P软件提供的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并不需要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负主要责任,只要适当地监督引导当然可以大胆运作。从这方面来说,国内的P2P软件厂商处境要比国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经有前人开好,又不必像国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样面临官司的压力。而我们面对现状,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你愿意挥汗如雨在天桥淘碟,还是愿意轻松惬意在家享受宽带视频下载? 网络传输这种传播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取代传统的以磁带、光盘为载体的影视音乐发行渠道,从而成为人们获取影音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争端,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中国这样一个走进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几乎与正版没有任何区别的音像制品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的无穷魅力与优势建立一个全新的发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种发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肤之痛。或许,国内的P2P行业有可能比国外的同行更有优势率先实现成熟的商业模式。
[编辑本段]国内p2p研究网站
艾瑞p2p
无线p2p
p2p研究园地
p4p与p2p
一.系统的基本配置及要求:
1.电脑内存 128M 以上,宽带网络 512k 以上(推荐 1M 以上)即可使用; 2.系统需要安装 Windows Media Player 9 和 realplayer10 及以上版本播放器; 3.系统不要安装江民防黑客防火墙、东方卫士、NetLimiter、3721 上网助手、雅虎助手等限制流量的软件; 4.Windows XP SP2 系统用户,请到下载并安装 XP SP2 连接数破解补丁,并将连接数修改至256或更高。
二.什么是P2P及P2P的优势
P2P 是"peer-to-peer" 的缩写,P2P 也就可以理解为“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 它使得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 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 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 模式,改变Internet 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将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 流媒体通俗的讲,就是看的人越多越流畅。
三.P2P和BT的区别
播放器和BT都属于P2P软件,PPLive和BT同样利用了P2P的原理。但是BT下载会疯狂的抢占带宽,将数据以文件的格式写进用户的硬盘保存;PPLive则只会利用有限的带宽,如码率为380kbps,占用的带宽也只有稍高于380k。P2P只占用用户的带宽,不占用硬盘,而且只用于视频直播流,不会复制、传输、修改用户电脑的文件,直播流缓存在内存中,所以不会对用户的硬盘造成危害,也不会威胁到用户的安全。
播放器嘛 很多的 你自己去搜吧
黑客王献冰简介
真名:王献冰
毕业院校:郑州大学机电工程系
性别:男
个人站点:janker.org
黑客也许不需要出门,他们不需要阳光,甚至饮食结构也异于平常,他们只需要电脑,哦,对,还需要一根网线。
这是太多黑客题材的电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他们大都在黑屋里,守着一台破旧的电脑疯狂地打字,然后整个世界被他改变了。
王献冰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太多有关黑客的事件中,都留有他的足印,但黑客永远不会用真名出名,如同他自己。
他是一个需要生活的黑客,他也需要事业,他的事业几乎始终围绕着信息安全展开――网络带给我们一个奇怪的思维,比如,我们不可能理解一个出色的小偷去做警察,但我们绝不反对一位著名的黑客成为信息安全企业的技术总监。王献冰的主要工作是信息安全,黑客也许只能算是他的副业。“我不喜欢黑客的群体活动,比如2001年针对美国的红客风波,他们使用的一些技术,我更早的时候曾经教过。”
他没有《黑客帝国》中那身很酷的皮夹克,也没有墨镜,见到记者的时候,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衣服也只能说是勉强包着身体――典型的单身男人,一切从简。他还有着中原人的憨厚,有什么就说什么,他的故事也许不像一个传奇,但足以让我们思考。
“如果不是朱明方,我想我可能就选择外企了。”
做企业是为了挣钱,打工是为了谋生,进外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对王献冰来说,去外企的念头产生,源自他对自己失败经历的总结。
199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机电工程系的王献冰被分配到了郑州棉麻研究所。虽然才出大学,但喜欢计算机的他很早就掌握了高明的编程技术。“1995~1996年吧,冬天,我整晚上机,学校机房没有暖气,冷得厉害,我就披个大衣,为调试程序一晚上要重新启动机器几百次。”
他的计算机才能很快就在工作中显示出来,他也很快成了骨干。当然,毕竟是国有制单位,他的月收入少得可怜――工作一年,所有工资加起来,不够买一台当时比较落后的奔腾166电脑。
但他很快乐,并且开发出来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为研究所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入,当然,他并没有得到什么。
互联网的诱惑让他感觉到了压力。其间,他因为给商都信息港写聊天室软件,开始大量接触互联网,也是从那时起他感觉到了信息安全的魅力――聊天室里天天都有捣乱者,如何让他们“闭嘴”,其实是一个学问。
此时,工资低得离谱使得王献冰闷闷不乐,他的工资甚至不够上网费。所以,1999年底,当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设立的红军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挖”他时,面对着相当于他以前一年工资的月薪,他选择了跳槽。
“公司在深圳,我甚至没有买飞机票的钱,于是向朋友借了钱坐飞机,到了地方再报销,把钱还给朋友。”他说。
在那里,作为技术总监的他做完了西南证券飞虎证券交易网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从这时起,他专攻网络安全领域,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时企业的气氛非常好,但一年过去了,市场开拓跟不上,接到的项目少,公司发展缓慢,我选择了走人。”
第二份职业仍然是网络安全,冲着一批很快要上的安全项目,王献冰来到了华诚集团下属的一家广州公司,承担了包括广东省公安系统、广州移动和南方证券等项目,但没过多久,他再次因为管理问题而离开了。
因为在网络上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离职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人的关注。上海创源就盯住了他,老总亲自出马请他到上海工作。于是他又到了上海,职位仍然是技术总监。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创源当时要做的只是一个投机的买卖,是为了报批软件园的土地而进行的短期行为,再加上做杀毒软件前期投入大、市场运作不合理,公司没过多久就陷于瘫痪状态,无法施展才能的他只好选择了离开。
这时,网泰金安公司老总亲自跑到上海来找他,“到我哪里,技术总监的位置给你留着。”
于是,王献冰来到了中国IT之乡北京中关村。这家公司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又在北京,在王献冰看来,它的运作应该正规并且合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他的建议通常得不到批复,“技术总监”的职位形同虚设。中关村中小企业的管理弊病使得他“做人比做研发还累”。
王献冰在中国的南北奔波,来回折腾了两年,职位始终是技术总监,面临的问题要么是管理不善,要么就是企业另有心思。王献冰是一个纯技术人员,他想做的仅仅是实现一个梦想,做好网络安全,但他的疑问是,究竟还有没有尊重人才、尊重技术的国内企业?
“我对国内人办的企业真的是失望了,说一套、做一套,管理也不正规。”王献冰的心思,似乎正体现着众多中关村技术人员的心声。他们也许并不在乎钱,但他们需要一个可以表演的舞台。
“我不认为我缺钱,我老家是农村的,在郑州时,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除了吃饭干不了别的,我也能熬过来。”于是,王献冰决定寻找外企。被太多的熟人教训过,外企是如何正规、如何尊重人才,这对他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他在北京找了个住处住下来,开始整理思路,回想从郑州出走以后的一系列变迁。在沉积了足足有半年多的时间后,王献冰放了个风出去,他对朋友说:“我现在要找工作了,我这回只想进外企。”
名声在外,一批著名的国际安全企业KPMG、ISS、CA等闻风而动,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王献冰。经历了几次事业挫折的王献冰开始慎重起来,与企业打交道采取了谈判的态度。就在这时,朱明方找到了他。
“朱总找到了我,跟我谈话,希望我不要去外企。”王献冰说。
王献冰是一个爱国者,有着极强的民族感,互联网上多次针对国外进行的网上报复行动,也许不会和他直接有关,但所采用的工具,对国外网站、服务器漏洞分析,却有不少是源自他的手。能在国内企业呆下去时,王献冰不会选择进外企,进外企永远是给他人打工,于自己的民族产业,尤其是知识产权,没有任何帮助。但王献冰又害怕进国内企业,因为赌输太多次,再赌下去,连赌本也得输了。
朱明方是北京盖特佳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盖特佳注入3000万元资本进行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拓展,正需要像王献冰这样的黑客界顶级高手助阵。朱明方求贤若渴,而王献冰又不敢轻易答应,虽然以前认识并且交流过,王献冰对朱明方感觉不错,觉得可信,但还是会犹豫。
“我还是来了。”现在,王献冰又一次选择了国内企业,成为盖特佳公司技术总监。
王献冰在盖特佳专业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我们有个产品叫‘网闸’,就是对网络进行隔离用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黑客攻击内部网络,是我们自主开发的!”此时的他神采飞扬。
除此之外,王献冰还做安全服务工作,为大型用户进行网络安全评估以及解决方案。他依然是那句话,“钱只要能保证自己发展就行,其他的要回报社会。”当然,他仍然继续着他的黑客交流活动。“我的个人网站,谁要是能攻破,他已经很高明了。”王献冰笑着说,“我现在白天主要是做项目、跑客户、做管理,周末、晚上则进行针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换句话说,王献冰晚上也许会穿上黑色的皮夹克,戴着一副墨镜,疯狂地守着电脑键盘敲字,然后他笑了,网络因此而改变。
0条大神的评论